Memories of Gaoz 高梓:Distinguished Educator: Page 002
http://72.14.253.104/search?q=cache:pXLssn_dAswJ:ecophilia.fo.ntu.edu.tw/read/read/1997-1027.html+%E9%AB%98%E6%A2%93&hl=zh-T
W&gl=us&ct=clnk&cd=16
高校長是我唸的小學的校長,我受到她的影響甚大,謹將其生平摘要如下,一方面感懷她對我的影響,一方面告訴同學們一個值得效法令人敬仰的事蹟。

『高梓先生,在女兒年方五歲時,便送進「南通明義女校」讀書。民國元年,先生十一歲,進入「南通女子師範學校」預科。十六歲,轉進「上海女青年會體育師範學校」,十八
歲畢業,隨即應「北平女子高等師範」聘請,到當時之女子最高學府執教。翌年,先生經由母校知徵選,就讀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專攻體育教育,為我國早期留美學生。

民國十二年,先生二十二歲,自美學成歸國,回上海母校服務,二年後,出任「北平女子師範大學」體育系主任,在職期間大力推展女子體育,培養女性體育師資,可為超時代的
識見,在我國教育史上影響深遠。

她秉持教育救國的理想,專心致志,努力為國家培植體育老師。她認為唯有德、智、體兼優的體育老師,才能作育德智體兼優的青少年,進而推廣全民體育,徹底改變國人病羸體
質。

來台以後,先生在教育從業人員的崗位上,認定教育為復興國家的根本,必須先要把國小教育辦好,故毅然捨棄受人尊崇的教授高職,出任新竹師範附屬小學校長。先生在竹師附
小任內徹底屏除當時國民學校偏頗的升學主義教學,提倡衛生教育,重視體育教學,並例用內容豐富、多采多姿的課外團體活動,輔導兒童自動自發,活潑愉快學習,使兒童身心
健康,人格正常發展。不論在考場上、運動場上,都表現優異的成績。至於健康衛生教育,以及環境的整潔美化,更是有口皆碑。先生也常常告訴人,竹師附小的耕耘,是她個人
生命中最喜悅、最豐富的經驗。

先生到達退休年齡,奉命退休,在離職前夕,致研習會結業同學書中說:「我的離去,僅僅是公務員的退休,不是整個教育工作的退卻--我將開始一頁新的工作與理想,生命需
要理想來充實和支持--」。她認為,「生活」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課題,不僅求溫飽安全,更要求舒適愉快,涵括「物質」與「精神」兩方面。為了提高精神生活的素質,先生
提出一個簡單的做法,那就是人人在生活中遵循禮儀行事,守規矩,有節制。民國六十九年,先生整理累積之生活禮儀講稿付印,題書名曰:「真善美的生活」,先生的用心,是
希冀國人,接樂意遵守生活上的禮儀,提升生活品質,享受真善美的生活,民胞物與的愛心,感人至深。先生風度優雅,氣質高貴,言談舉止溫文有禮,凡見過先生,識與不識,
接又敬又愛,留下難忘的印象,先生一生奉獻教育,埋守衛高超的理想努力,不爭名、不牟利,是真正教育界之楷模,今先生以九七高齡逝世,留下後學無窮思念。』
高梓先生事略
http://www.ic975.com/newIC_area.php?area=a_heart&name=&no=79
愛上新竹                8/9(六)10:00a.m.    
音樂界前輩孫思嶠談音樂文化的形成

「學生要唱歌,找不到合適的歌曲,乾脆就自己譜曲寫歌。」新竹師範學校附設小學退休音樂老師孫思嶠,寫了很多兒歌童謠合唱曲,下週三晚上七時三十分將在新竹市立演藝廳
舉辦作品發表會。

孫思嶠老師和李遠哲院長是新竹國小同屆同學。他的音樂啟蒙於一個愛樂的家庭,他的父母和手足都喜歡音樂。「其實就讀初中時,我還看不懂五線譜!」孫老師笑著說,雖然喜
歡音樂,卻為看不懂五線譜所苦。

初中畢業考進新竹師範學校,當年就讀師範學校的學生,年齡如同今天的高中生。孫老師回憶說,到學校教書,和學生的年齡相去不遠,是個小小老師,和學生像兄弟。

他考上師範學校還是看不懂五線譜,音樂課本寫滿了簡譜,就讀師範學校普師科他選擇音樂組。在老師強力要求下,讓他體會到要進入音樂的殿堂,必須把五線譜弄懂,因而每天
躲在廁所或棉被裡用功,才弄懂五線譜。回想起來,孫老師非常感謝學校的作曲家李永剛老師和鋼琴老師周瑗的啟蒙和指導。

畢業後留在學校任教,當時的校長是後來有「國教之母」的高梓。高梓校長是位人格者,有清楚且前瞻的辦學理念,讓學校老師和學生都受益良多。孫老師表示,現在流行的九年
一貫,早在幾十年的高梓校長年代就把音樂、體育和科學教師融合在一起執行了。

現任新竹市音樂協進會理事長孫思嶠,當他還是竹師學生時,寫了一首歌參加救國團的作曲比賽,結果主辦單位認為他的作品不俗而將他的作品放在教師組裡評比。

孫老師早在一九六七年獲省教育廳推薦為傑出青年教師,並列名為中華樂曲近代人名篇,一九六九年獲得特殊優良教師(今之師鐸獎),隨後陸續獲得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兒童歌
曲創作獎」首獎等榮譽無數。

一九九九新竹市政府慶祝建城一百七十週年,孫老師為譜了一首「新竹調」的曲,這首歌曲內容大意是:「新竹車頭第一美、四個時鐘排做堆;科學城有高科技、南北英才來加
入。坐東向西好地理、東平是山西海水;山內果子滿滿是、滿滿是」,把新竹的特色都點了出來。

孫老師表示,這首歌曲的作詞者彭金珠,是一位家庭主婦,非常愛新竹。她觀察入微心思細密,把新竹車站頂端的四個時鐘,用「排做堆」來形容,巧妙點出車站的美麗。孫老師
把這首譜成曲,成為一首讓異鄉的新竹人聽到會動容的歌曲。

早年都會有一首描寫地方性的歌曲,如安平追想曲、港都夜雨、淡水暮色等,新竹卻缺乏代表性的歌曲。孫老師表示,有一首難忘的鳳凰橋台語歌可以代表新竹,這首歌曲是一部
新竹人拍的台語片,拍攝地點在青草湖,這首歌所說的鳳凰橋,就是今天煙波飯店附近橫跨青草湖的那條橋。

早年不要說寫地方性的歌曲不多,就連教材就很缺乏為孩子寫的兒歌和合唱曲。孫老師表示,民國四十九年他帶著附小學生參加合唱比賽時,就發現很難找到適合小學生的合唱
曲,因而自己動手寫,前後寫了二十六張唱片。今天四、五十歲曾參與合唱的人,都還記得唱過孫老師譜的合唱曲。

新竹有很盛的音樂風氣,除了像新竹中學等學校,每年舉辦班級合唱比賽外,許多音樂前輩的奉獻和帶動,都是讓音樂成為新竹的特色,作曲家孫思嶠就是早年投入音樂的前輩之
一。

孫老師表示,新竹的音樂風氣的確很盛,民國五十年時,新竹中學、竹師附小、竹二女的合唱比賽都拿到全省第一名,另外鋼琴獨奏、男聲獨唱的張清郎也都奪冠,那是新竹音樂
的全盛時期。

直到今天新竹市的民間音樂團體還是很多,光是新竹市立演藝廳就有十多個音樂團隊。他說,楊兆禎、蘇申墉等音樂前輩是非常關鍵的角色,他和兩位老師亦師亦友,加上政府的
支持、老師的奉獻、學校的重視,都是促成音樂風氣的關鍵。

今年六十七歲的孫思嶠老師口中的學生李寶鈺,也是新竹音樂風氣的推廣者,熱心帶著民間的合唱團,她在新竹女中服務三十多年也已經退休,她的女兒也已接棒。

十三日晚上七時三十分在新竹市立演藝廳舉辦的「驊韻:校際聯合音樂會、孫思嶠作品發表會」,其中「新竹風采」是委託大陸一級國樂作曲家顧冠仁教授,以新竹調為素材所創
作的歌曲,屆時李寶鈺老師也參與獨唱,還有新竹地區等七所大學共同參與表演。

後記:聽完孫老師對新竹的音樂環境的觀察,讓人感覺要形塑一個城市的文化,必須是長期、總體的經營,用結構性的策略和方法,才能形成城市文化,音樂是新竹市很值得加把
勁推廣的重點。(潘國正)
- 2003-08-10
http://203.71.239.11:8000/UploadFilePath//dissertation/l017_03_011.htm
建立組織識別系統,塑造發展共同願景                吳 清 基  
壹、前言
  
民國七十六年五月二+八日本人接事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主任工作,又民國七十九年八月二十日奉調教育部接任中等教育司司長工作,同時兼任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執行
秘書,此間三年三個月的研習會主任工作,讓本人對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感受深刻,印象美好有加。事隔十年時間,本人又於民國八十九年六月三十日再度以國立教育研究
院籌備處主任身份,兼教育部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主任,重作馮婦,內心喜悅非常。因為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素有「國教聖地」之稱譽,在此地所進行「校長主任儲
訓」及 「教師研習」工作,作育極多甚為優秀之國教菁英人才;在此地所推展「課程發展」工作,更打造了國內「板橋模式」課程實驗研究與發展之美名,揚聲國際,備受肯定。

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隨著政府精省政策,而改隸為教育部,未來也將因國立教育研究院之成立,而歸併轉型為教育人力發展中心及課程教材研究中心,重新再出發,為國家
教育人力培訓及課程教材發展作出另一階段的貢獻。惟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創立於四十四週年前,由著名教育家高梓女士手創,留下良好組織發展之基礎,其具創意之研習
會組織識別系統,流傳至今,更儼然形成組織文化認同之憑依,在國教研習會將轉型成為另一階段任務賦予前,誠有必要給予重新詮釋,以利塑造未來的教育研究發展的共同願
景。

貳 、組織識別系統之建立

一 、組織識別系統之概念分析
  
組織識別系統之建立,在今天已逐漸形成一個組織發展的必要條件,因為有了組織識別系統的建立,就容易形成組織文化之認同依據,對組織共同願景乏建立,甚為重要。

  
組織識別系統 (organization identification system)是一個組織用以區隔其獨特文化及表現組織建構概念的表徵,其目的在提供其組織成員一種瞭解自我及有力指引發展的組織符號控制
機制,以引導組織成員自我實現,來達成組織目標的期待。經由組織識別系統之建立,來導引組織成員之努力付出,以達成組織發展目標之情形,在企業界甚為普遍,甚至任何一
家公司都常會以自我品牌註冊,以爭取商機換得利益。因此,在企業界「組織識別系統」之建立,又稱「公司識別系統」(company identification system,簡稱CIS)。

  
事實上,好的「公司識別系統」,往往可得到公司員工的認同與付出,對增進公司生產力是有幫助的。企業管理上「霍桑效應」(Hawthomme Effect)即此強調員工在知覺老板對他們
的期待後,通常員工會努力去工作,以期能達成老板之期待。此種自我應驗的預言 (self-卸llHllmentprophe-cy),即是心理學所稱的 「比馬龍效應」 (Pygmalion Effect)。對個體可產生
自我應驗的效果,對組織即可產生文化認同的效應。

二、組織識別系統對組織文化認同之重要性
  
建立組織發展共同願景,將有利組織成員對組織的認同及付出,是今天任何有效能組織發展所必須優先加以重視的課題。

事實上,組織識別系統的建立,對一個組織建立發展共同的願景,是絕對有所幫助的,對提昇一個組織成員對其組織文化的認同,也是非常重要且迫切的任務。因為組織成員一旦
對其組織文化產生認同,則其成員對組織乏價值體系及目標期待,很容易就會接受組織的導引,組織成員將會自然而然由於價值 「內在化」的過程影響,而形成個體的參與心理和
態度,亦即將產生個體對組織的一種依附感 (attachmlent)或忠誠感 (loyality),此種個體所產生之組織依附感或忠誠感,即是組織認同作用,在個體作決定行為過程中非常重要,因為
它並不需要外在刺激,即可保證所作的決定可與組織目標相一致 (吳清基,民75:168)。

組織識別系統事實上即是組織文化申一種容易為成員所瞭解和察覺的有形文化,是透過一種象徵物來表現其組織的價值和信念,以解讀其組織的文化,詮釋其組織的基本假設形
式,和說明其組織文化的內涵。換句話說,組織識別系統之建立,就是在創造一種組織文化的象徵物,此種組織文化的象徵物,不像組織文化的基本假設和價值觀的隱晦難見。因
此,組織要表現其文化的特徵,常會從象徵物-組織識別系統開始規劃設計,不管是圖騰也好,服飾也好,言語也好,常常會讓人在不知不覺乏中,就會感受到該組織的文化,進而
接納認同其組織文化 (林朝夫,民89:47-48)由此可見,組織識別系統之建立,對組織文化認同之增進是?對有其必要性的。

參 、國教研習會組織識別系統之概念分析
  
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的會徽,是在創會時,由創辦人高梓女士委請臺南師範學校 (今日國立臺南師範學院)美勞科教授所設計,整個會徽之設計,由高梓主任依其教育理念與
理想而傳遞意念,表現出一股令人致敬的偉大教育情懷,流傳近半世紀,對臺灣省國民教育的健全專業發展,貢獻甚鉅。雖然,當年之教育思潮與今日的教育主流意識,已略有不
同,但是,其會徽之精神詮釋,確亦可與時俱進,再作符合時代思潮價值規範之闡釋。雖未必符合原創者之本意,但是,會徽之精神?可因此而發皇光大,其傳承組織文化的功
能,亦可維持不墜,甚且更具彰顯。謹附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之會徽為例,並說明如下:

一 、外環 「稻穗」--在傳達 :教育應具 「工作-成就」的概念
  
教育所以是一種良心的工作,主要是在期許教師於教學活動實施完成後,應讓學生真正學習到所預期要學會的東西,而不可以教師教學活動完成後,學生仍學不會,而教師?不再
作診斷補救教學的工作,這恐怕是一種不負賣的教學態度,是不符合教育本質的要求。因為依教育的本質來詮釋,教育工作本身是教師代表社會的成熟者,來教導身心不成熟的青
少年,使他由不知變成知道,由不好變好,由好變得更好的一種學習活動歷程。

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前教育哲學研究所所長皮特思 (R.S.Peters),是當代觀念分析學派的大師,他認為教育的釋義,可有各種的學派,容許有不同的說法,但是,基本上,都要
符合 「一個概念,三個規準」的要求,所謂一個概念乃「工作-成就的概念」(task-achievement concept),三個規準即是合乎 「認知性、價值性和自願性」的規準。

基本上,教育工作是一種成人之美的好事,教師要有愛心和熱忱,才能全心投入為學生,教師要有 「工作-成就」的概念,不只要問耕耘,更要問學生的收獲,如此學生才能成長
自我,實現自我,發展自我。有如一個園丁,雖然,每天天亮就到花圃除草施肥澆水,到天黑才回家休息;但種的花不開,種的樹不結果。如此看來,他只是一個認真工作不會偷懶
的辛勤園丁,他仍不能被認為是一位好園丁,因為他種的花不開,種的樹不結果,仍因缺乏工作成就感而無法被肯定。可見做為一位教育工作者,具備 「工作-成就」的概念,是
非常重要的。因此,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的外環 「稻穗」,其用意可謂適切深遠,值得省思。

二 、中間 「金鐸」-- 在宣示 :教師應為 「社會清流」的表徵

繹聲長揚,師恩浩瀚。師繹獎每年的頒獎,固然是在肯定教師春風化雨,作育英才的貢獻,但是,更為重要的應是在勉勵教師要為社會的清流,更為社會知識份子的表率,為社會
的進步發展而默默付出。

古代孔子周遊列國行教化俗,「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社會肯定孔子之教化人心,化民成俗,由於孔子之挺身宣教,而能振聾發潰,移風易俗,開創中華文化良好的傳承道
統,做為一位教育工作者,自應秉持此一 「銲聲響起」,教化世人之雄心壯志,為社會的表率,咸社會一股清流之表徵。

三 、內心 「倒三角形」--兼示智仁勇三達德及認知技能情意全人格教育目標

金鐸上有倒三角形圖案,在早期研習會初創時,是在標示中庸所倡 「智仁勇」三達德之教育目標,而今日則更可引申為認知、技能和情意的全方位全人格教育目標乏揭櫫。

智仁勇三達德是中庸所倡的傳統道德教育目標,是一種理想的道德教育德目,值得重視與肯定;但是,在今天美國教育心理學者布魯姆 (B.Bloom)提出教育目標的層面應涵括認知
層面 (cognitive domain)、技能層面 (psychomotor domain)和情意層面 (affective domain)時,我們認為一個完整的全方位全人格教育,確有必要在教學活動實施時,應重視認知技能和情
意的教學。時下有些教育工作同仁只重視認知教學,以依附升學歪風,這是不正確的。基本上,學生的全人格發展,應該才是教育的正確目標。

四 、核心「頭與手」-- 強調教育工作應兼重理論和實務 、理想和現實
  
教育工作的實施,確實需要手和腦並重,高梓主任一再強調參加研習的老師或儲訓的主任校長,可把問題帶到研習會來,但是,經過研習後,要學會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帶回到學校
丟加以實踐。

杜威曾說:日有教育的哲學是空的,?有哲學的教育是盲的。」康德也認為「?有理論的實務是盲目的,?有實務的理論是空無的。」可見教育工作者要重視理論兼實務,也要兼顧現
實和理想,要認清教育問題的癥結所在,也要學會有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

由上析述可見,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的會徽,是一個具有重要教育理想和理念的象徵物,具有建立組織文化認同的功能,是一個良好教育組織識別系統的佳例,值得教育界
同仁大家一起來關注和分享。

肆 、研習組織發展共同願景之塑造

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創會四十四週年慶,在今 (八十九)年五月十日才渡過,高前主任梓雖已百歲過世,但是,高女士的偉大教育風範和情操,卻依然受人敬仰,在板橋研習
會時代,校長班和主任班之儲訓,一直在 「仰喬堂」進行,即是希望能讓後輩師生感受到高主任之教育風範,人人能成為良師可興國;今天,國教研習會已播遷到風光明媚、景色
怡人的三峽,「仰喬樓」成為行政大樓,是研習會的門面。亦可見研習會同仁對高前主任創會功蹟之肯定。緬懷過去,前瞻未來,共塑國教研習會未來發展走向,應正是時候了。

基本上,國教研習會已確定在國立教育研究院正式成立後,整併為國立教育研究院之二個中心,即課程教材研究中心及教育人力發展中心,這二個中心之成立,將仍是可延續目前
國教研習會之特殊任務和使命。因此,秉持國教研習會之會徽;建立一個有工作成就概念共識的組織願景是有必要的。作為國教研習會的一外子,更要以社會清流之表率自居,要強
調智仁勇三達德的道德教育,也要重視認知技能和情意之全人格全方位教育目標乏追求;當然,大家也都要兼重理論與實務,強調現實與理想的追求。

當然,不僅由國教研習會轉型的課程教材研究中心和教育人力發展中心要承繼此一組織識別系統外,事實上,國立教育研究院亦可考慮接納此一兼顧理論與實務,兼顧理想和現實
的組織識別系統概念。因此,未來將整併之國立編譯館、國立教育資料館及教育部教研會等單位,未來其組織教育願景乏建立,亦可參酌或接納之。一個組織有了好的識別系統,
其組織發展的共同願景,自然容易建立了。

伍 、結言一心傳國教研習理想 ,再造教育研究新猷
  
接任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主任工作,是一件具有挑戰性且任重道遠的重責大任,更是為具有改變教育發展史意義的工作,值得珍惜與把握,因此,一直以感恩與惜福的心理來接
事與經營此工作。由於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借厝落腳在三峽教育部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會區,且未來將整併國教研習會為部份的研究中心,因此,對國教研習會過去良好
的研習傳統,應要有選擇性地加以接納並加以發揚光大,對國教研習會過去會徽所宣示的組織識別系統的功能與意涵,應加以闡述承續,裨能有利未來教育研究新猷的開展。(本文
作者為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主任,兼任教育部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主任,前教育部政務次長)

參考書目
.吳清基 (民75)。賽蒙行政決定理論與教育行政。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朝夫 (民89)。縣市政府教育局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 育系博士學位論文。(末出版)。
Click to go to companion website: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