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ends' Slides Collection: Set 008j:  Jilin Rime 吉林 霧淞(又名樹掛)
Set 008j:  Jilin Rime  吉林 霧淞(又名樹掛)
http://www.65666333.com/ditu/ji
ling/wusong.htm
吉林雾凇仪态万方、独具丰韵的奇观,让
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赞不绝口。然而很少
有人知道雾凇对自然环境、人类健康所做
的贡献。吉林雾凇正迎合了时下非常流行
的一句话:“我美丽、我健康!”

每当雾凇来临,吉林市松花江岸十里长堤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把人们带进如
诗如画的仙境。江泽民总书记1991年
月在吉林市视察期间恰逢雾凇奇景,欣然
秉笔,写下“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
树挂,名不虚传”之句。1998年他又
赋诗曰:“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
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
辛。”

在美丽之外,吉林雾凇也有很多实际的用
处。北方也有一些地方偶尔也有雾凇出
现,但其结构紧密,密度大,对树木、电
线及某些附着物有一定的破坏力。而吉林
雾凇不仅因为结构很疏松,密度很小,没
有危害,而且还对人类有很多益处。
现代都市空气质量的下降是让人担忧的问
题,吉林雾凇可是空气的天然清洁工。人
们在观赏玉树琼花般的吉林雾凇时,都会
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
因为雾凇有净化空气的内在功能。空气中
存在着肉眼看不见的大量微粒,其直径大
部分在2.5微米以下,约相当于人类头
发丝直径的四十分之一,体积很小,重量极轻,悬浮在空气中,危害人的健康。
据美国对微粒污染危害做的调查测验表明,微粒污染重比微粒污染轻的城市,患
病死亡率高15%,微粒每年导致5万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已患呼吸道疾病的
老人和儿童。雾凇初始阶段的凇附,吸附微粒沉降到大地,净化空气,因此,吉
林雾凇不仅在外观上洁白无瑕,给人以纯洁高雅的风貌,而且还是天然大面积的
空气“清洁器”。

注重保健的人都不会对空气加湿器、负氧离子发生器等感到陌生,其实吉林雾凇
就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所谓负氧离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带负电的
离子与中性的原子结合,这种多带负离子的原子,就是负氧离子。负氧离子,也
被人们誉为空气中的“维生素”、“环境卫士”、“长寿素”等,它有消尘灭
菌、促进新陈代谢和加速血液循环等功能,可调整神经,提高人体免疫力和体
质。在出现浓密雾凇时,因不封冻的江面在低温条件下,水滴分裂蒸发大量水
汽,形成了“喷电效应”,因而促进了空气离子化,也就是在有雾凇时,负氧离
子增多。据测,在有雾凇时,吉林松花江畔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可达上千至数千
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可多5倍以上。

噪音也是现代都市生活给人们带来的一个有害副产品,吉林雾凇是环境的天然
“消音器”。噪音使人烦躁、疲惫、精力分散以及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并能直
接影响人们的健康以至于生命。人为控制和减少噪音危害,需要一定条件,并且
又有一定局限性。吉林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密度小、空隙度高的特
点,因此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
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根据吉林雾凇出现的特点、周期规律等,还可反馈未来天气和年成信息,
为各行各业兴利避害、增收创利做出贡献。

以前人们都将雾凇叫做“树挂”,时至今日,大家都已对“雾凇”这个名称不再
陌生,说起这个名称的普及,还真有一个小故事呢!

1987年国家电影电视部决定拍《吉林树挂》,将吉林市这一特殊的自然景观
搬上银幕,并送联合国对外宣传。北京科教电影制厂在吉林市政府支持下,来吉
林市采访和拍摄,责成在本地从事研究树挂的气象科技工作者撰写脚本,将吉林
树挂这一奇观做为旅游资源对外宣传。作者认为应该用它的学名“雾凇”为好,
当时这一建议经研究被采纳了。可是那时候人们叫雾凇还不习惯,不少人感到陌
生和别扭,说这种称呼不通俗,不大众化,后经过解释、宣传,被部分人所接
受。在吉林市举办过几届雾凇冰雪节后,“雾凇”一词不仅被江城父老所接受,
家喻户晓,而且名扬中外。

中国是世界上记载雾凇最早的国家,千百年来我国古代人很早就对雾凇有了许多
称呼和赞美。早在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成书的《春秋》
上就有关于“树稼”的记载,也有的叫“树介”,就是现在所称的“雾凇”。
“雾凇”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代宋·吕忱(公元420年——479年)所编
的《字林》里,其解释为:“寒气结冰如珠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这是
1500多年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雾凇”一词。
  
而最玄妙的当属“梦送”这一称呼。宋末黄震(公元479年——502年)在
《黄氏日钞》中说,当时民间称雾凇为“梦送”,意思是说它是在夜间人们做梦
时天公送来的天气现象。

雾凇是其学名,现代人对这一自然景观有许多更为形象的叫法。因为它美丽皎
洁,晶莹闪烁,象盎然怒放的花儿,被称为“冰花”;因为它在凛冽寒流袭卷大
地、万物失去生机之时,象高山上的雪莲,凌霜傲雪,在斗寒中盛开,韵味浓
郁,被称为“傲霜花”;因为它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精美艺术品,好似“琼楼玉
宇”,寓意深邃,为人类带来美意延年的美好情愫,被称为“琼花”;因为它象
气势磅礴的落雪挂满枝头,把神州点缀得繁花似锦,景观壮丽迷人,成为北国风
光之最,它使人心旷神怡,激起各界文人骚客的雅兴,吟诗绘画,抒发情怀,被
称为“雪柳”。

吉林雾凇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和长江三峡同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却是这四处
自然景观中最为特别的一个。雾凇俗称树挂,是大自然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在中
国和世界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为什么偏偏吉林市的雾凇一枝独秀呢?

探究起来,这和吉林市的另一个名字密切相关,那就是“北国江城”。冬季的吉
林市零下20摄氏度以下的天数达到60至70天,奇妙的是穿城而过的松花江
水在冬日里同样奔腾不息。原来,从此溯流而上十五公里就是著名的丰满水电
站,水电站大坝将江水拦腰截断,形成人工湖泊——松花湖。近百亿立方米的水
容量使得冬季的松花湖表面结冰,水下温度却保持在零摄氏度以上。特别是湖水
经过水电站发电机组后温度有所升高,再顺流而下,就形成几十公里江面临寒不
冻的奇特景观,同时也具备了形成雾凇的两个必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足
够的低温和充分的水汽。

江水与空气之间巨大的温差,将松花江源源不断释放出的水蒸气凝结在两岸的树
木和草丛之间,形成厚度达到40至60毫米的树挂,远远超过通常为5至10
毫米的普通树挂的厚度。俄罗斯杰巴里采夫斯克雾凇专业站通过上百年的观测,
证明雾凇家族中最罕见的品种是毛茸形晶状雾凇。而吉林雾凇正是这种雾凇中厚
度最厚、密度最小和结构最疏松的一种,这种雾凇的组成冰晶将光线几乎全部反
射,观赏起来格外晶莹剔透,无愧于被称为精品中的精品。

吉林雾凇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大气物理变化过程,它的降临固然不易,存活更是
难上加难,轻微的气温升高或者风速加大都会造成它的脱落,因而大规模的雾凇
现象较为罕见。2002年12月下旬,吉林雾凇连续现身七天,引得无数游人
前来观赏。冰封时节,草木凋零,万物失去生机,然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
万树梨花开”,琼枝玉叶的婀娜杨柳、银菊怒放的青松翠柏千姿百态,让人目不
暇接,流连忘返。

难能可贵的是,吉林雾凇不仅让人大饱眼福,而且能将空气中危害人类健康的大
量微粒吸附沉降到大地,因此被称作“空气清洁器”。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雾
凇都是有益无害的,很多地方的雾凇由于密度过大对树木、电线及其他附着物具
有一定的破坏力。此外,吉林市气象部门还根据雾凇出现的特点、规律来预测天
气和年景,为工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具有三百余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吉林市有很多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重达
1775公斤的世界最大石陨石,全国最大的人工湖——松花湖,久负盛名的吉林北山古庙群等
等,却唯有雾凇这处景观是人与大自然共同创造的杰作。松花湖水源充沛,拦江大坝和水电厂对
江水泄流量调控自如,这些都为吉林雾凇这个鬼斧神工之作注入了人的因素。

外界很少有人知道,“雾凇”这个叫法还曾引发吉林市全民大讨论。1991年,吉林市政府举
办首届以雾凇和冰雪为主题的民俗节,遇到叫法上的难题。因为长久以来吉林人都称呼其为“树
挂”,而一些科技工作者则主张称呼它的学名——雾凇。全市人民在经过反复论证和推敲后,决
定用“雾凇”这个称呼,因为它既科学、文雅,便于对外交流,又能体现吉林雾凇的与众不同,
颇具神秘感。在连续举办几届雾凇冰雪节之后,“吉林雾凇”一词不仅被江城父老接受,家喻户
晓,而且蜚声海内外,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虽然全世界的雾凇景观不计其数,但却没有一个地
方的人对其倾注如此大的感情,这才是吉林雾凇成名的最重要的原因。